为厘清品牌跨界联名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助力会员单位在品牌联名中实现商业效益最大化,9月21日,我会举办了“品牌联名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问题实务分享”会员沙龙活动,线上线下近50家单位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邀请了单位会员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eep)法务部负责人梁敏,围绕品牌联名的知识产权实践展开分享。
一、品牌联名定义和分类
联名就是不同品牌、IP、名人之间通过合作的形式打造营销新品,借助对方的优势和影响力,共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是一种将联名双方的影响力和受众人群进行“1+1>2”的效应放大,并给消费者带来创新感和期待感的商业行为。
品牌联名的分类主要包括整体性品牌联名,成分、原料、零部件式品牌联名,影视IP联名,个人IP联名主要体现为著作权联名和艺术家肖像权联名,知名IP联名主要体现为博物馆联名和知名景点联名等。
二、Keep的跨界合作
Keep的使命是让世界动起来,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运动运营商,定位是以内容和科技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运动解决方案。Keep不仅仅是一个垂类运动APP,APP中除了内容,还有很多的板块,例如电商部分有食品、服装、健身器械等;智能硬件有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手表等智能硬件产品;线下有直营健身房8家,北京和广州有上百家合作店。总的来说,Keep是一个比较综合的APP,其基本上包含了日常吃穿用练所需。
Keep的跨界品牌活动联名,主打潮流生活方式新体验。例如同摩登天空联名现场音乐+运动健身新体验;以及同新元素合作运动营养餐饮,达到健身营养餐美味又减脂的效果;同麦当劳合作推出低脂套餐,互相借助品牌力量,提高健身方面的运动和美味搭配的品牌效应;以及同Westin合作,在酒店里面或者酒店的健身房练习Keep,为酒店跨界健康树立标杆。
Keep的跨界线上内容联名,主打拓展品牌影响力边界。例如同安踏合作,与冠军一起联名课程;同Apple Watch合作,推出热汗色我最好看的腮红课程;以及同拳皇和Asoul合作相关的运动课程,打造虚拟偶像专属运动星球。
Keep的跨界赛事联名合作,主打释放IP新活力。同IP赛事合作,开启奖牌新纪元;同专业赛事合作,主要有北京马拉松和成都马拉松;同品牌合作赛事,如与中田协、红牛共同联手打造具有专业背书的品牌合作,以及同宾堡合作跑步公益。
Keep的消费品品牌联合,主打实现商业共赢。如瑜伽垫和Line Friends合作,效果明显;同完美日记眼影盘主题合作,动物主题以及多巴胺色的瑜伽垫销量明显;以及同特仑苏、恰恰每日坚果等合作的运动器材,大人联名,精准聚焦细分市场。
三、品牌联名风险
品牌联名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知识产权的合作,首先最重要的是商标侵权的风险,品牌联名的合同里面需要明确约定双方商标使用的界限。不要超出核准的使用范围使用注册商标。使用需要获得商标权利人的许可。常见商标侵权情况有:不具备注册商标使用许可权的,超越核准的适用范围授权,存在商标侵权风险;未明确约定,成分、原料、零部件式的品牌联名一方在联名产品显著位置突出展示成分方的标识,引发商标侵权纠纷。联名一方超出其商标核准注册范围去跨界使用其商标,可能因不规范使用引发商标侵权纠纷。
品牌联名还可能有著作权侵权风险,在使用著作权的时候需要订立具体的合同。例如同博物馆的合作,对方要求我们所有设计出来的产品,双方需要确定,而具体应用到何种产品要求更加严格,以及图样审核、使用期限等均需要经过合作方的著作权许可。
合同争议体现在没有遵守合同约定,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授权展示,或者超过授权期限、范围,对方资质审查不严格引起的争议,以及违约风险。
不正当竞争一般都是兜底性的保护,当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法不能满足原告救济诉求时,权利人可以在主张著作权的同时,一并主张被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特殊行业监管风险如食品、化妆品、烟酒产品、保健品等行业因存在特殊性,品牌联名面临行业监管风险。
许可类型中的独占使用许可,授权后只有被许可人可以使用,权利人也不能使用。排他使用许可,授权后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可以使用。普通使用许可,许可人、被许可人及其被授权人均可使用。
授权协议主要条款包括:(1)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2)许可权利、权利证书、许可权利的有效期限;(3)权利许可的使用范围、销售地域和渠道、商品范围和名称;(4)许可权利使用的期限;(5)商品质量要求和质量监督办法;(6)联名标识和宣传文案的确认、印制或供应方式及要求;(7)要求在使用授权标识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名称和商品产地;(8)保密条款、知识产权归属条款;(9)许可费用;(10)协议终止后的安排;(11)不侵犯第三方权利承诺及侵权责任承担;(12)行政许可(若需要)的申请等。
四、品牌联名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需要做好尽调,对于合作方的权利要进行检索和分析,审查双方资质、是否有经营风险、商业丑闻等。 事中主要是合同起草,需要全方位IP保护,及时进行注册或登记,明确许可方式、范围、期限、使用限制等,注意排他许可公司内部沟通,约定商誉评估与赔偿方式,明确衍生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约定维权方式、清货期、以及售后保障等。事后执行阶段,需要严格在许可范围内使用,剩余物料的处理需要按照品牌方的要求处理,以及遇到争议时的处理。
责任编辑:研究会秘书处